今年以來,中央企業(ye)按下改革(ge)“快進鍵”、跑出改革(ge)“加速度”。船到中流(liu)浪更急(ji),深水行舟(zhou)不松篙。當下,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入(ru)全面攻堅期。作為中國經濟發(fa)展的(de)一支生(sheng)力軍,中央企業正以奮(fen)進(jin)的姿態(tai),啃“硬骨頭(tou)”、蹚“深(shen)水(shui)區(qu)”,向(xiang)改革要活力,向改革(ge)要動力。
“活”機制:從打破“老三鐵”到實現“新三能”
在(zai)中(zhong)國化(hua)學工程集團旗下天辰公司工作(zuo)了39年的楊克儉,今(jin)年又收獲了一筆獎勵。
作為首席技術研發官,楊克儉為企業貢獻了不少科研成果,僅在己(ji)內(nei)酰胺項目(mu)上就帶來了超200億(yi)元的營收,高端尼龍材料己(ji)二腈的(de)生產,更一舉突破了“卡脖子”技術。
強(qiang)化正向激勵,他不是唯一的(de)受益者(zhe)。
“早些年(nian),研(yan)發(fa)人(ren)員收入低,不少人(ren)跳槽走了(le)。”楊克儉(jian)說(shuo),近(jin)兩年公司建立市場化薪酬激(ji)勵機制(zhi),提(ti)高了關(guan)鍵崗位(wei)人員待遇,人才流(liu)失、制約活力的“病根”相(xiang)繼被拔掉。
國企改革,重在釋放活力、提高效率(lv)。不少(shao)央(yang)企豐富(fu)改革“工具包”,完善市場化(hua)薪(xin)酬分(fen)配機制(zhi),靈活開展中長期(qi)激勵。
在三項(xiang)制度改(gai)革中,打破(po)“鐵(tie)交椅、鐵(tie)飯碗、鐵(tie)工(gong)資”的“老三鐵(tie)”,建立“管理人員能上能下、員工能進(jin)能出(chu)、收入能增能減”的“新三(san)能”。
“十(shi)年前公(gong)司是行業(ye)前三,現在掉到第(di)58名了。”一位(wei)在央企(qi)下屬(shu)企(qi)業總經理崗位(wei)上任職8年的干部(bu),前陣子在職業(ye)經理人(ren)競聘中落選(xuan)了。對此,他表(biao)示理解——“不(bu)改不(bu)行了,就是選掉了我也(ye)支持。”
這(zhe)種(zhong)情況在央企已不罕見。中(zhong)糧集團2020年(nian)以來對100余名(ming)管(guan)理人員(yuan)進行末等調(diao)整(zheng)和不勝任退出;中(zhong)國(guo)一重累計調(diao)整(zheng)不適應改革發展需要(yao)的領導干部98人……各央企立下“軍(jun)令狀”,砸(za)掉(diao)“鐵飯碗”,不合適的人正在加速“下車”。
有下就有上(shang)。去(qu)年,寧生龍(long)等8名年輕(qing)員工通過(guo)競聘,走(zou)上了鞍(an)鋼集團(tuan)朝陽(yang)鋼鐵有限公司廠長助理的崗位。“如果(guo)不是改革打破了(le)限制(zhi),我(wo)不可能從一線的(de)工(gong)區長走上廠(chang)領導的(de)崗(gang)位。”寧生龍(long)感慨(kai)。
國企(qi)改革,關鍵要(yao)“活”機制。機(ji)制活了(le),人的(de)潛能釋放出來了(le),企業才(cai)更有(you)競爭力,才能實現高質量(liang)發展。
站在國企改革(ge)三(san)年行(xing)動過半的節點上,中央企業正(zheng)持續(xu)刀刃向內,創新(xin)機制,讓“人”在企業發(fa)展(zhan)中發(fa)揮更大價(jia)值(zhi)。
“優”布局:瞄準高質量發展目標
0.56秒內,重2100噸的水輪機(ji)組轉子劃(hua)過一周,約150度電(dian)能隨之產(chan)生。在(zai)金(jin)沙江白鶴灘水(shui)電(dian)站(zhan),東方電氣集團自主研制的“百(bai)萬機組”,領跑全球。
啃下這塊重大裝備國(guo)產化(hua)的“硬骨頭”,離(li)不(bu)開改革——面對(dui)前幾年(nian)的巨虧,東方(fang)電氣果斷(duan)退出19家虧損、低效企業;收縮傳統業務,將資(zi)源向(xiang)風(feng)電、氫能等新(xin)產(chan)業配置(zhi)。
收(shou)攏五指(zhi),方能成拳(quan)。“把精力向(xiang)核心產能聚焦。”東(dong)方電氣集團(tuan)副(fu)總經理張繼烈說,企業實現(xian)扭虧脫困,結構更加優化,路越走越寬。
優化(hua)布局,走高質量(liang)發展之路,國有資本(ben)運營公(gong)司大有可為。中國(guo)國(guo)新(xin)已與近90戶央企在科技創新(xin)等領域開展合作,初步構建起一(yi)個(ge)國有資(zi)本跨(kua)企流動、形態(tai)轉換、提(ti)高效率(lv)的平臺。
優(you)化布(bu)局(ju),要加速重組和(he)專(zhuan)業化整合,形成資源合力。
前不(bu)久,《財富》雜志公布最(zui)新一期世(shi)界500強排行榜,中糧集團排名再創新高,并首次(ci)領(ling)跑全球各大糧商(shang)。這背后,凝聚著(zhu)中糧做大主(zhu)業的不懈努(nu)力:農(nong)糧主(zhu)業五年累計(ji)投(tou)資超320億元,將全球糧食供應(ying)鏈系統(tong)與國內(nei)物流、加(jia)工、分銷網絡有機對接……
今年5月,一家新央企(qi)掛(gua)牌成立——中(zhong)國中(zhong)化(hua)。這家資產過萬(wan)億(yi)元、員工數(shu)超20萬(wan)的巨頭,由中化集團、中國化工集團兩(liang)家央企重組(zu)而來(lai)。在(zai)此之前,兩(liang)家企業已在農業板(ban)塊資產整合上“先行一步”,組建先正達(da)集團,為打好(hao)種業“翻身(shen)仗”夯實(shi)了基礎。
組(zu)建新央(yang)企中國電(dian)氣(qi)裝(zhuang)備,鞍鋼“牽手”本(ben)鋼,普天并入電科(ke),油氣(qi)管網(wang)資產重組收尾……“十四(si)五”開局之年(nian),央企重組整合步伐加快,國有資本在重要行業領域(yu)的(de)控(kong)制力、影響力進一步提升。
進(jin)入新發展階段(duan),央企改革面臨新任務,國資布局的調整優化(hua)更需(xu)靶向發(fa)力。
只有堅持有進有退、有所為有所不(bu)為,推進(jin)布局優化(hua)和結構調(diao)整,才能更(geng)好適應(ying)推動高質量發展、構建新發展格局的(de)要求。
“創”科技:促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
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(di)一動力(li)。“國之重器”如(ru)何扛起“國之重任(ren)”?中央企業集中優勢資源,以制度創(chuang)新(xin)帶(dai)動(dong)科技創(chuang)新(xin)。
蔚(yu)藍(lan)的海面,水(shui)天一色。“如今海上油(you)田流出的不僅是石油(you),更(geng)是寶貴的數(shu)據資源。”中海油研究總院深水智能化設(she)計協作平臺(tai)項目經理付殿(dian)福說。
作為該(gai)院今年成(cheng)功“揭榜(bang)掛(gua)帥”的項目長之一(yi),他負責的智能化設計平臺,將首次實(shi)現(xian)我國(guo)海上油氣田開(kai)發方案(an)的(de)智能設計與自動化數(shu)據流轉。
“有合理的激(ji)勵機制做(zuo)保障(zhang),大(da)家干事勁頭足,項目長的管(guan)理(li)權也(ye)充(chong)分發揮,可以(yi)心(xin)無旁(pang)騖搞(gao)創新。”付殿福(fu)說。
揭榜掛帥、人(ren)(ren)才(cai)特區、內部創業……央企聚焦原始創新能力不強、高(gao)端人(ren)(ren)才(cai)短缺等(deng)問題,紛紛打出(chu)“組合拳”。
中(zhong)國(guo)聯通廣(guang)開大門,以(yi)“不限(xian)崗位(wei)、不限(xian)來源(yuan)、不限(xian)薪酬”為原則,加(jia)大高精(jing)尖人才(cai)引進力度(du)。
采取(qu)年薪制(zhi)、協議工(gong)資、項目(mu)工(gong)資等(deng)靈(ling)活方式,國家電投構建“薪酬特區”,今年上(shang)半年引(yin)進“高精(jing)尖缺”人才(cai)21人,一人一策確定薪酬水(shui)平;中(zhong)核集團已(yi)累(lei)計(ji)實施(shi)各類(lei)中(zhong)長期激(ji)勵計(ji)劃57個……
激活(huo)“科(ke)技人員”這個關(guan)鍵變量的同時,各央企也謀求(qiu)制度創新,加速科技成(cheng)果轉化。
今年5月,中(zhong)(zhong)國電科網(wang)絡通信研究院(yuan)北京(jing)研發中(zhong)(zhong)心負責人(ren)宋瑞良的團隊,在國內首批(pi)實現了面向6G移動通(tong)信應(ying)用的新技(ji)術——太赫茲RTO輻射源1THz頻率突破。
“除(chu)了團隊的努力,更(geng)重要的是體(ti)制改革。”宋瑞(rui)良(liang)說(shuo),體制改革好比搭建一個“電商平臺”,把創新成果提(ti)供給研(yan)究(jiu)院相關單位,實現共享與轉(zhuan)化,大大減少(shao)對接障(zhang)礙,大幅提高轉化效率。
加快創(chuang)新成(cheng)果轉化(hua),混(hun)改成為探索新路徑。
去年(nian),中車智行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(gong)程師肖磊做了一個重大(da)決(jue)定,拿出“真金白(bai)銀”參與公(gong)司混改。
為了(le)讓(rang)自主研發(fa)的“黑科(ke)技”智能軌道快運系統提高產業(ye)化效率(lv),中車(che)株洲電力機車(che)研究所把智軌所在(zai)的中車(che)智行列為混改試點(dian)。
如今,肖磊及其團隊,已經以股權激勵的形式分享了(le)公司成長的紅利。
“讓(rang)得到和得不到激勵的人都(dou)有(you)感覺,傳導(dao)壓力、激(ji)發活力。”中車株洲所董事長李東林說(shuo)。智(zhi)軌(gui)項目預(yu)計今年新簽訂單和(he)(he)銷售(shou)收入將分(fen)別增長超20%和(he)(he)76%。
既支持民營企業(ye)等社會資本參與國有(you)企業(ye)混合(he)所有(you)制改(gai)革,又鼓勵(li)國有資本投資入股民營(ying)企業(ye),這是堅持“兩(liang)個毫不動搖”在國企改(gai)革中的具體(ti)(ti)體(ti)(ti)現(xian),也是激發國企創新活力的重要(yao)一招。
“強”黨建:固根鑄魂 激發改革之力
堅持(chi)黨的領導、加強(qiang)黨的建設(she),是國有企業(ye)的“根”和“魂”。
國資央企將黨的(de)領導貫(guan)穿改革發展工作始終(zhong),紅色基因底色愈鮮(xian)明,紅色引擎作(zuo)用更強勁——
“堅(jian)持(chi)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(zhong)大(da)政(zheng)治(zhi)原(yuan)則(ze),必須一以貫之;建立現代(dai)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,也(ye)必須一以(yi)貫(guan)之。”
全(quan)面落實“兩個(ge)一以貫(guan)之(zhi)”,在完善公司治(zhi)理中加強黨的(de)領導,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(neng)。目前全部央企(qi)已把黨建工作要求寫入公司章程,集團層面100%制(zhi)定了(le)黨委(黨組)討(tao)論前置事項(xiang)清(qing)單。
塔克(ke)拉瑪(ma)干(gan)沙漠腹地(di),中國交建(jian)(jian)承建(jian)(jian)的新(xin)疆烏尉公路(lu)包PPP項目將穿(chuan)越這片(pian)“死亡之海”。施工(gong)難度之大,技術要求(qiu)之高,超乎想象。
“業(ye)務拓展到(dao)哪里,黨的工(gong)作就開(kai)展(zhan)到哪里。”項目(mu)黨(dang)工委(wei)書記劉洪波說(shuo),關鍵崗位有黨員領(ling)著,關(guan)鍵時刻有黨員(yuan)撐著,黨旗(qi)始終(zhong)高高飄揚在(zai)施工一(yi)線(xian)。
截至2020年底,全(quan)國有(you)國有(you)企業黨組織16.6萬多(duo)個,黨(dang)員(yuan)1120多萬名(ming)。廣大黨員在破解改(gai)革難題(ti)上打頭陣,在重(zhong)大工程建設中挑重(zhong)擔(dan),在生產經營一線(xian)創佳績……
當(dang)前,國企改革步入“深水區”,改革仍存(cun)在不平衡、不到位的情況,部分改革難(nan)點(dian)仍需攻堅發力,改革“含金量”需要進(jin)一步提高……
“要(yao)立(li)足新發展階段,完(wan)整、準確、全面貫(guan)徹新發展理念,自覺把國(guo)資央企工作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統(tong)籌謀(mou)劃推(tui)進(jin)。”國資委黨委書記、主任郝(hao)鵬(peng)表示,努力推動(dong)國有企(qi)業改革向(xiang)縱深(shen)發展(zhan),加(jia)快建設世界一流(liu)企(qi)業,堅定不移做強(qiang)做優做大國(guo)有資本和國(guo)有企(qi)業,在構(gou)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。